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72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孙自法)一周就能过完春夏秋冬?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中国研究团队完成的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全球变暖导致各地由热转冷或由冷转热的“气温骤变”现象日益频繁且严重。
本项研究成果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研究团队指出,气温骤变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预计到21世纪末,这类事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将进一步增加,尤其以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最为严重。
气温骤变是指气温在短时间内从异常炎热骤降至异常寒冷,或反向急升的突然变化。由于缺乏足够时间去适应和应对,这类骤变可能会放大独立的极端高温或低温事件对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的负面后果,影响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等。尽管针对独立的冷或暖事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人们对二者之间快速转变及其影响所知甚少。
在本项研究中,中山大学刘小平教授、罗明教授、吴思佳博士与中国科学院裴韬研究员等多位学者一起,首先对1961年到2023年间全球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气温骤变事件定义为5天内温度从高于平均温度1个标准差突然转变至低于平均温度1个标准差(或反向转变)。他们还将观测数据与气候模型相结合,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至21世纪末的未来变化。
这项研究发现,自1961年以来,全球60%以上的区域遭受的气温骤变事件在频次、强度和转变速度上都有所加剧,其中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和澳洲等地区增幅最大。在高浓度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SSP5–8.5和SSP3-7.0),预计2071-2100年间气温骤变频次和强度都将增加,而转变时间将缩短。
本项研究的“气温骤变”图示。研究团队供图研究团队预计,在SSP3–7.0情景下,全球暴露于气温骤变的人口增加将超过100%,其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面临最大的人口暴露风险增幅(其增幅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至6倍)。而在中低浓度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SSP2–4.5和SSP1–2.6),全球人口暴露的增幅可以得到有效限制。
研究团队强调,全球各地都应提升对天气与气候骤变的监测、预报与应对能力,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完善此类极端事件的预警系统、强化基础设施韧性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和适应策略,是减轻风险的关键。同时,全球协同减排仍是从根本上缓解气温骤变威胁的有效途径之一。(完)
热点栏目麦格理发布研报称,下调中国旺旺(00151)目标价4%,从4.7港元降至4.5港元,评级“中性”。上调对旺旺2025财年纯利预测1.6%,但下调2026和2027财年纯利预测4.8%和5.9%,主要原因是全脂牛奶价格上涨,预计该公司2025财年派息比率为71%,相等于现金股息率为5.2%。
麦格理表示,预计中国旺旺2025财年下半年销售额增长重回积极水平,预计录得同比1.5%的收入增长以及4.6%的纯利增长,受惠于原材料顺风。由于产品分类组织的结构重整,旺旺的销售势头已经有明显改善,从而更好迎合顾客。该公司的海外需求也持续强势。不过,成本的顺风很快就会逆转,由于全脂奶粉价格由2024年低位已上涨30%至每吨4062美元,麦格理预计成本通胀会从2026财年第一财季开始显现。
乡村如此多娇 小说_发现你从未见过的热门漫画,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的相关文章 理想l系列累计交付超100万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