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407
转自:金融界
近5年来,医药相关指数走出“A”字型净值曲线,而自2021年7月1日至今,与医药相关的指数普遍跌幅超过50%。但今年以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表现强劲,区间涨幅最高超40%,显著跑赢了恒生指数和沪深300指数。
创新药在本轮“困境反转”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广发基金投顾团队认为主要有估值低、市场热、有支撑三大原因。
首先是估值便宜。创新药是成长风格里的价格洼地,近10年PE分位数较低,多数公司市值低于合理估值阶段。虽然港股指数反弹行情较强,但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医疗板块的反弹幅度不高,“9.24行情”以来整体涨幅不到20%,是成长行业中涨幅第二小的板块(仅次于新能源)。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数据截至:2025.04.16当市场热点已经在别的行业(比如TMT)呆了比较久时,会有一定的止盈切换动力,此时的逻辑以“高低切”为主;而医药行业作为成长主题里的价格洼地之一,很可能成为“高低切”的买入标的,获得资金的流入。
其次是市场热,风险偏好上了一个台阶。被低估的成长型行业,能在基本面不强势的情况下吸引资金流入,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就是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没有这个前提的话,很难在没有业绩验证时,吸引到真金白银的青睐。从“9.24行情”以来,市场成交量一直维持在万亿水平以上,小盘成长风格明显跑赢大盘价值,偏好成长风格的市场氛围也给了低估板块一个“出头的机会”。
相应地,如果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风险偏好下降,那么基本面不够硬的成长类行业和公司,也可能面临较明显的回撤,收益和风险是一体两面的。
第三,基本面有希望,创新药是“真”创新。相比于当前基本面仍处于困境中且短期内行业基本面反转难度较大的板块,创新药能接住近期“困境反转”的资金量,还是因为行业基本面有支撑。
从产业发展前景来看,创新药主要是和仿制药进行区别,强调的是化学结构新颖(创新)或新的治疗用途(创造),创新药企近似技术创新型企业,属于医药界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广发基金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具有流程复杂、成功率低、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有较高的门槛,且风险较大,但只要一旦研发成功、打开市场,又有巨大的马太效应,市场认可度也会非常高。例如某创新药龙头在2011年-2021年走出了10年15倍的极致行情,海外某知名药企,凭借GLP-1类减肥药上的研究,成为股价年化收益30%+的欧洲企业。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过往的成功案例,尽管创新药风险巨大,但还是有资本愿意为其未来的“星辰大海”投资。
从政策支撑来看,3月27日,《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传出,对于集采品种的范围和报量、报价规则进行了一定程度优化,当日港股创新药便应声大涨。国家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持续推动创新药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市场对行业发展的预期也越来越乐观。
来源:广发基金整理自公开资讯从业绩来看,截至4月16日,已有50家创新药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有一半以上的药企实现净利润正增;在2023年亏损的19家公司中,有12家亏损收窄,另外4家实现扭亏为盈。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药行业更多了几分实际的业绩支撑。
此外,创新药受关税影响极小甚至受益。近期主导市场波动的外部消息,可能就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了。但对于创新药来说,或许存在优势。美国对药品领域征收关税,实际上对于创新药实质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大部分创新药企业都是通过BD授权出海,这种模式属于服务贸易领域,不属于关税的范畴。(BD:licenseout(许可输出)交易,创新药企进行药物早期研发,然后将项目授权给海外药企做后期临床研发和上市销售,以此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国内市场方面,在进口创新药可能涨价的背景下,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利于国产创新药放量,国产创新药市占率也会稳步提升。
总的来说,广发基金投顾团队表示,创新药有比较大的希望迎来困境反转的时刻,但其潜在风险也值得注意,例如公司研发失败的基本面风险,药品研发成功但估值提前炒到过高造成泡沫的炒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撤出典型的成长板块的资金面风险等。如果投资者觉得把握热点的投资机会有一定难度,可以考虑通过基金投顾组合来参与。广发基金投顾建立了全面的市场评估体系,包括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和市场情绪等多维度的评估指标,追求为投资者把握市场走向、筛选适合自己的基金,并在必要时及时调整,致力于提供“从投到顾”的全方位服务。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
热点栏目凯莱英(06821)绩后一度涨超15%,截至发稿,股价上涨14.27%,现报53.65港元,成交额1.10亿港元。
凯莱英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营业收入约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及提升业务竞争力,特别是多肽、寡核苷酸、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增量业务,新兴业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33.05%,较去年同期有较为明显回升。
热点栏目新东方-S(09901)绩后上涨4.37%,现报37港元,成交额1.05亿港元。
4月23日,新东方-S公布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第三季度的未经审核财务业绩,净营收同比下降2.0%至11.83亿美元,净营收(不包括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实现的营收)则同比上升21.2%至10.383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上升9.8%至1.245亿美元,经营利润(不包括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产生的经营亏损)则同比上升5.0%至1.255亿美元。新东方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上升0.1%至8730万美元。
特斯拉已将自动驾驶网约车测试扩大到位于德州奥斯汀的员工,为6月份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做准备。
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巨头在社交媒体网站X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一名用户通过手机召唤特斯拉汽车的情景。视频中,一名司机坐在前排,多名乘客坐在后排。
特斯拉表示,现已面向奥斯汀和旧金山湾区的部分员工测试全自动驾驶(FSD)网约车服务,并称“已完成超过1500次行程和1.5万英里的驾驶里程。这帮助我们开发和验证FSD网络、手机应用、车辆调度等各个环节”。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回应该视频评论称:“为实现无人监督的自动驾驶做好准备。”
该网约车服务搭载了特斯拉称之为“全自动驾驶”的功能套件。尽管名称如此,该系统仍需驾驶员持续监控,并不能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根据特斯拉视频中的免责声明,每辆车仍配备安全驾驶员以便随时介入。
特斯拉计划今年夏季推出远程监控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特斯拉高管周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初期将在奥斯汀使用10至20辆ModelY进行试运行,随后逐步扩大规模,并将业务拓展到其他城市和车型。
新闻结尾 快乐大本营吴奇隆苏有朋,助力企业实现高效管理与创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