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630
惠州4月23日电(孙秋霞骆荟茵陶园)“智创湾区、聚能未来”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系列活动22日在广东惠州启动,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学术团队及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政企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应用前景,推动校企合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尽管个别大国热衷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但历史总会在曲折中前进。只要坚定信心,加强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冲破逆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世界一切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一是坚守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秉持法治精神,重信守诺,锚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多边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二是深化国际合作。以开放包容超越隔阂冲突,以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使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让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国将大力深化南南合作,继续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是推动公正转型。以人民为中心,协同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和气候治理,统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增进各国人民共同和长远福祉。
四是强化务实行动。各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在统筹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纲领。中国将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自5年前我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切实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尽所能,团结协作,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TSTDOORS:释放压力,原来的一进一出50分钟免费观看!的相关文章
守护体面的保洁员,何时能获得体面?|离题的相关文章
丁禹兮出席北影节范思哲晚宴
两男子都想对方结账 路边装睡3小时
怎样才能摆脱骨子里的不自信?
2025 年澳门世界杯,巴西选手雨果 4:1 林诗栋夺冠,创造数个历史,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云南出口咖啡单价大幅提高
3位美前总统接连发声谴责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