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313
中广核矿业(01164)早盘股价上涨6.16%,现报1.55港元,成交额6204.09万港元。
中广核矿业公布,2025年第一季,旗下投资的矿山共生产天然铀659.1tU,本季度计划完成率110.7%。截至3月31日,集团持有天然铀1262tU(约328万磅U3O8),加权平均成本为每磅71.37美元U3O8;已签订但尚未交付的天然铀销售量3679tU(约956万磅U3O8),加权平均售价为每磅81.88美元。
4月24日,节能铁汉(300197.SZ)开盘下跌。截至界面新闻发稿,该公司报1.83元/股,股价下跌了2.66%。
4月23日,节能铁汉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深圳证监局的《责令改正决定书》。根据2024年年度报告,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原实际控制人刘水之关联方南国绿洲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83亿元,此行为违反了相关监管要求。
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南国绿洲、刘水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公司需采取积极措施清收被占用资金,并在六个月内归还所有占用资金。
节能铁汉称,其经查证共有约1.83亿元资金被南国绿洲占用,根据南国绿洲提供的相关信息及公司原民营企业阶段控股股东刘水提供的相关资料,公司认定南国绿洲为刘水的关联方。
“为此,公司和南国绿洲于2025年签订债权债务协议,明确约1.83亿元资金被南国绿洲占用,同时约定南国绿洲应在2025年全部偿还占用公司约1.83亿元的资金往来及利息。截至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日,南国绿洲尚未偿还上述款项。”节能铁汉表示。
深圳证监局指出,公司应采取积极措施清收被占用的资金,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南国绿洲、刘水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筹措偿还占用资金。深圳证监局表示:“所有占用资金应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归还,并在整改完成后向我局提交书面报告。”
对此,节能铁汉称,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已认识到责令改正措施所述事项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公司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上述事项对公司的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节能铁汉成立于2001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主营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生态景观和生态科技四大方向。
4月22日,节能铁汉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46亿元,同比下降26.23%;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4.83亿元变为亏损25.9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5.92亿元变为亏损25.28亿元。
对于公司出现较大规模亏损,节能铁汉解释主要原因为,开拓海外市场取得的订单对应项目转化为营业收入还需要一定时间,部分工程项目发生收入结算审减,同时,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下滑。此外,因部分客户现金流相对紧张,未能按期支付工程款项,回款周期延长,账龄增加,公司对相应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部分子公司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公司对收购股权形成的商誉计提相应资产减值准备。
热点栏目九源基因(02566)发布公告,该公司将于2025年7月30日派发末期股息每10股0.56元人民币。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提示,国华网安(维权)(000004)投资者索赔案目前已诉讼时效倒计时三天,如果投资者符合条件并打算索赔,应该注意诉讼时效风险。(许峰律师专栏)
许峰律师代理的部分国华网安股民索赔案已收到深圳中院判决,法院判决国华网安向投资者赔付经过核算的损失,投资者获得一审胜诉。目前在最后诉讼时效内,律师团队还在继续推进后续案件的立案工作,还在继续接受其他投资者的索赔委托。
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深圳国华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翔、陈金海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认为,国华网安存在如下违法行为:2022年4月28日,国华网安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对2021年业绩预告大幅修正。经查,国华网安在2021年度业绩预告编制过程中,未审慎确认收入并考虑子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导致公司2022年1月26日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的财务数据出现重大偏差。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认为,根据前期投资者胜诉判决,2022年1月26日到2022年4月28日之间买入国华网安股票,并且在2022年4月28日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目前还可发起索赔,但超过时效则“ 过期作废”。(ST国安维权入口)
(本文由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供稿,不代表新浪财经立场。许峰律师,2008年起律师执业,执业服务范围涉及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欺诈领域索赔代理。十几年来已代理近两百只股票的投资者胜诉或调解获赔,同期还在代理诉讼时效内近三百只股票的索赔案件,部分也已有胜诉以及调解获赔先例。执业证号:13101200810965495)
4月24日,有消息称,今天起泸州老窖公司全国全品系停止订单接收,停止发货,至端午节前全国各公司(国窖、特曲、怀旧丶窖龄、大成浓香)全面清理价格、渠道,保证消费者体验感,保护渠道服务者利益。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向泸州老窖(000568.sz)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而据酒业内参消息,泸州老窖回应称尚不清楚具体情况,仍需核实,但即便(停货)也属于常规操作,对股价不产生影响。
同时,记者询问多个酒商、批发商,均暂未知悉该消息。“停货会导致价格上涨,还有一方面,停货前经销商会大批订货”,从业多年的二批商林浩杰推测,应该是内部有消息,还没确定下来。
作为泸州老窖卡位千元价格带的核心单品,国窖1573价盘较稳。但进入白酒销售淡季,名酒价格略微下调。以国窖1573为例,今日酒价显示,自3月26日,该产品批价从870元/瓶下调至860元/瓶,至今维持该批价。
“目前名酒都是低利润,量大一点。”林浩杰称,各地区的批发价有小幅差异,而像国窖1573这种名酒,市场价(窜货价)或略微低点,但与批发价相比差价不大,都是明价。
值得注意的是,泸州老窖曾出台部分核心单品停货措施,但是全品类停货近年来还未曾有过。
2月19日,泸州大成浓香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自当日起暂停接收泸州老窖老头曲500ml装产品的订单及发货。两天后,泸州老窖怀旧酒类营销有限公司也发布通知表示,自当日起暂停接收泸州老窖特曲60版系列产品的订单及发货。两款产品恢复时间待定。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分析指出,此次泸州老窖全品类停货,说明泸州老窖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在品牌、利润、利税等方面寻找到平衡点。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渠道长期库存高企将使得核心单品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从而影响品牌美誉度、渠道忠诚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如今,在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的酒业环境下,通过铁腕‘全国全品类停货清理价格’,先保障渠道‘有利可图’,才能实现市场有序动销。”欧阳千里表示。
在3月2日举办的泸州老窖经销商大会上,泸州老窖高层指出,要深刻认识“无利润无渠道”,坚决实施厂商一体行动保障渠道利润,全面加强价格物流管控,提升渠道利润效益。
此次全国范围、全品系停单停货的消息传出,也被市场解读为泸州老窖用实际行动去保障渠道商利益。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林浩杰为化名)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福证券”)再迎一员研究大咖。
4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独家获悉,前华金证券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近日已加盟华福证券,出任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组组长、首席宏观和非银分析师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秦泰宏观领域研究经验丰富。在加盟华福证券前,秦泰担任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在加盟华福证券前,秦泰曾任申万宏源证券的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级利率分析师。此前,秦泰在海通证券任宏观分析师。
今年3月份,华福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离职。3月10日,澎湃新闻曾报道,华福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入职方正证券,并任首席经济学家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年内华福证券还入职了另一名研究大咖。
3月25日,知名分析师洪灏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其将于4月履新华福国际(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福国际”),并担任行政总裁一职。官网资料显示,华福国际是华福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华福证券前身为福建省华福证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全国首批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2003年4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增资改制并更名为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7月,更名为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为福建省属国有金融机构,注册资本44.91亿元。
业务方面,华福证券构建了涵盖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信用业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研究业务、公募基金管理、私募基金管理、另类投资和境外业务等业务体系。
分支机构方面,截至当前,华福证券在全国设有50家分公司、139家证券营业部,拥有华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华福成长投资有限公司、华福国际(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华福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方面,目前华福证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共有2家,分别为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6.72%和27.00%。
业绩方面,Wind资料显示,近两年,华福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2022年,华福证券营业总收入为34.76亿元,同比(与前一年同期相较)减少34.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为11.02亿元,同比减少42.58%。
2023年,华福证券业绩继续承压。其中,营业总收入为22.21亿元,同比减少36.09%;净利润为4.36亿元,同比减少60.42%。
不过,2024年华福证券业绩出现一定程度回暖,前三季度实现正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华福证券营业总收入为21.94亿元,同比增加37.70%;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加85.19%。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田忠方
4月24日金融一线消息,大家保险集团今日对外公布了最新经营业绩,2024年,大家保险集团旗下专业财产保险公司大家财险原保费收入达到94.2亿元,同比增长超10%,且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非车险业务占比突破30%。
偿付能力报告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8%,净利润2539万元,实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
疫情期间和妈全文阅读2,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美好瞬间!的相关文章 杜淳妻子回应吐槽保姆被骂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