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156
餐饮行业“港股热”持续升温。
据港交所4月15日披露,中式面馆连锁品牌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此前,遇见小面已获得顾东生、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碧桂园等知名机构/个人的投资。今年4月1日,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
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是中国一家领先且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2014年,遇见小面的第一家餐厅在广州开业。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374家餐厅及香港的6家餐厅。根据规划,其预计将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120家至150家、150家至180家及170家至200家新餐厅。
近段时间,餐饮企业赴港上市热潮再起。据南财快讯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包括老乡鸡、蜜雪冰城、绿茶集团在内的6家知名餐饮企业拟赴港上市或已在港股挂牌上市。具体如下:
餐饮企业密集敲门港交所背后,港股IPO持续回暖。兴业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香港股市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开始复苏,共有70家公司上市,IPO募资总额达881亿港元,同比增长90.24%,为2021年以来首次正增长。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随着市场回暖,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IPO活动尤为活跃,分别募资422亿港元和324亿港元。
2024年以来的港股IPO回暖主要由科技以及消费行业拉动。2024年港股市场IPO募资金额占比最大的是家庭电器以及用品行业(37.5%)、软件服务行业(14.2%)、食物饮品行业(13.7%)。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在即将上市之际,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顺科技”)深陷舆论漩涡。这家以铝型材挤压模具为主业的企业,因突击分红、前监管系统人员入股、财务数据矛盾等争议饱受质疑。
突击分红与募资悖论:“掏空式”套现?
江顺科技IPO计划中最受争议的,莫过于“先分红8000万,后募资1.25亿补流”的资金操作。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间,公司在累计扣非净利润2.07亿元的情况下,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8000万元,分红比例高达38.6%。其中2020年分红4000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57.21%;2021年更是在声称“面临资金压力”的背景下分红。
这种矛盾操作直接体现在偿债能力指标上:2022年到2024年,公司流动比率始终徘徊在1.07到1.16(行业平均3.24),速动比率低于0.8(行业平均2.38),短期偿债能力显著弱于同行。
而与此同时,其实控人张理罡通过分红获得约4800万元现金,占三年分红总额的60%。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掏空式分红+募资补流”的组合,涉嫌利用IPO规则套现。
客户结构动荡:增长乏力背后的持续性危机
作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江顺科技的客户结构暴露出严重脆弱性。2019—2024年间,其前五大客户年更换率很高,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中,仅鑫铂股份、华建铝业持续现身2022年、2023年前五大客户名单,其余客户均有所变动。到了2024年上半年,华建铝业也从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这种异常波动背后存在多重隐忧:一是技术替代风险,铝型材模具行业客户粘性通常较高,频繁变动或反映产品竞争力不足;二是收入确认争议,2022年对部分客户销售收入激增,但同期行业需求未见同等增长。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营收增速已从2021年的35%降至2024年的9.01%,净利润增长率则由50%左右下滑至3%左右,成长性显著弱化。
江顺科技能否真正从“争议企业”蜕变为“优质标的”,取决于其能否以此次IPO为起点,重构公司治理、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夯实主营业务护城河。毕竟,资本市场从不缺乏故事,但最终赢得尊敬的,永远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价值创造者。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为深化指数化投资理念普及,助力中长期资金入市,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华安基金、方正证券在长沙举办“ETF大讲堂”专题活动。本次活动作为深交所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吸引了湖南地区金融机构、投资者及券商代表等200余人参与,围绕ETF市场发展、宏观经济趋势及资产配置策略展开深度探讨,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
政策引领长期资金入市ETF助力市场韧性提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举措,ETF是长期资金投资的重要标的。活动开场环节,深交所基金管理部专家详细介绍了深市ETF市场最新进展:截至2025年一季度,深交所ETF规模已突破万亿元,覆盖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领域的特色指数体系日趋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的工具支持。
宏观经济展望:结构性机遇与长期配置逻辑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在“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演讲中深入剖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机遇。他指出,虽然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短期内可能对中国外需产生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和结构调整韧性。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依然稳固;从内部发展来看,持续发力的宏观政策和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正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改善,分红回购力度不断加大,叠加社保、年金等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共同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经过近期调整后,A股市场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配置机会。
ETF投资策略:工具化属性赋能资产配置
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苏卿云聚焦“ETF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展望”,结合市场环境提出多元化配置方案。他指出,随着国内ETF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持仓规模已超越主动管理基金,成为投资者重要的配置工具。面对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和部分高估值板块的调整压力,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盈利稳定、受外部冲击较小的内需板块,如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和煤炭等行业。华安基金作为行业领先的ETF管理人,已构建起规模超1500亿元、覆盖宽基、行业和跨境等多维度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消失的Alpha”:ETF重塑投资生态
方正证券ETF工作室主理人刘晓龙在“消失的Alpha——迎接ETF投资新浪潮”主题分享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科技成长、资本市场改革受益、政策驱动和消费复苏四大主线。具体来看,半导体、信创等科技领域,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以及地产链、新能源等行业都蕴含着重要投资机会。同时强调以沪深300增强和央国企红利作为核心配置的重要性。随着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ETF凭借其低成本、高透明等优势,正日益成为机构投资者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首选工具,中国ETF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深化投教服务共建ETF生态圈
本次活动通过“政策解读+实战策略+产业前瞻”的多维视角,为投资者搭建了认知进阶平台。未来将联合市场机构持续优化ETF产品供给,推动更多契合国家战略的指数和产品落地,培育理性投资文化,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作为中国ETF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华安基金与方正证券表示,将依托专业投研能力与客需服务体系,助力投资者共享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共迎ETF投资黄金时代。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杜雨萌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480元和465元。
卓创资讯据此测算,折升价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分别下调0.38元、0.4元、0.4元。待本轮成品油零售价下调落地后,按照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19元,95号汽油将少花20元。至此,成品油零售价迎近三年来最大跌幅。
从本轮计价周期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明显,且一度跌至近四年来最低水平。
谈及近期国际油价的走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美国关税措施、“欧佩克+”扩大增产规模、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预期加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降。
具体来看,该负责人指出,首先,4月初美国发布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加征方案远超市场预期,打击全球经济增长预估。摩根大通将2025年全球经济衰退概率从40%提升至60%。其次,“欧佩克+”将5月份增产规模从原计划的13.5万桶/日扩大至41.1万桶/日,沙特、俄罗斯等国承诺将加速补偿性增产。最后,原油供应过剩预期加剧,市场看跌情绪浓厚。国际能源署最新月报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73万桶/日,供应增长为120万桶/日,供过于求格局进一步扩大。此外,多家国际机构下调国际油价预测。高盛预计今年后期布伦特油价均值为每桶63美元,2026年将进一步降至每桶58美元;瑞银集团、摩根大通分别下调2025年布伦特油价均值至每桶68美元和66美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美国加征关税措施将在长期对全球经济和原油需求造成负面影响,并导致国际油价下降。但关税政策后续走向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叠加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和市场情绪放大等因素,短期国际油价波动将会加大。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预计,在贸易冲突继续紧张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面临阻力,预计后续承压宽幅震荡行情的概率较大。
十锦缎小说_发现属于你的甜蜜瞬间,分享爱情故事的相关文章 城事|2小时40分42秒,天工夺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的相关文章